影响印刷品光泽的油墨因素主要是墨膜的平滑度,它是由连结料的性质和数量多少决定的。油墨应含有分散均匀的细微颜料,并具有足够的粘度和较快的干燥速度,以避免连结料过多渗入纸张孔隙。此外,油墨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便使印刷后形成平滑的墨膜。
1、墨膜厚度对印刷品光泽的影响
在纸张较大限度吸收油墨的连结料以后,剩余的连结料仍保留在墨膜中,它可以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墨膜越厚,剩余的连结料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光泽随墨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油墨相同,但不同纸张所形成的印刷品光泽随墨膜厚度而变化是不同的。高光泽涂料纸在墨膜较薄时,印刷品光泽随墨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墨膜掩盖了纸张本身原有的较高光泽,而墨膜本身形成的光泽又由于纸张吸收而降低;随着墨膜厚度的逐渐增加,纸张对连结料的吸收基本饱和之后,其表面保留连结料增多,光泽度亦不断提高。涂料纸板印刷品的光泽度随墨膜厚度的增加很快提高,在墨膜厚度增加到3.8μm以后,光泽便不再随墨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2、油墨的流动性
油墨的流动性太大,网点增大,印迹尺寸扩大,墨层变薄,印刷光泽度差;油墨流动性太小,光泽度高,油墨不易转移,也不利于印刷。因此,为了得到较好的光泽度,应控制油墨的流动性,不能太大不能太小。
3、油墨的流平性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流平性好,则光泽度好;流平性差,易拉丝,则光泽度差。
4、油墨中颜料的含量
油墨的颜料含量高,在墨膜内便可形成大量的细小毛细管。而这些大量的细小毛细管保留连结料的能力,比纸张表面的纤维间隙吸收连结料能力要大得多。因此,与颜料含量低的油墨相比,颜料含量高的油墨能使墨膜保留更多的连结料。使用颜料含量高的油墨的印刷品的光泽度比颜料含量低的油墨的印刷品的光泽度高。因此,油墨颜料颗粒间形成的毛细管网络结构是影响印刷品光泽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印刷时,采用上亮光油的方法来增加印刷品的光泽,这种方法完全不同于增加油墨的颜料含量的方法。这两种增加印刷品光泽的方法在应用时,要根据油墨的组分和印刷墨膜厚度进行选择。由于彩色印刷颜色还原的需要,使增加颜料含量的方法受到限制。小颗粒颜料配制的油墨,当颜料含量减少时印刷品光泽随之降低,只有当墨膜相当厚时才能产生较高的光泽。因而对于这种情况可采用增加颜料含量的方法来提高印刷品光泽。但是,颜料量只能增加到一定限度,否则会由于颜料颗粒不能被连结料完全覆盖,使墨膜表面光散射现象加剧反而导致印刷品光泽降低。
5、颜料颗粒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
分散状态下颜料颗粒的大小直接决定墨膜毛细管的状态,如果油墨颗粒小便能形成更多的小毛细管。增加墨膜保留连结料的能力并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同时,如果颜料颗粒分散良好,也有助于形成平滑的墨膜,能够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影响颜料颗粒分散程度的制约因素是颜料颗粒的pH值和油墨中挥发物质的含量。颜料的pH值低,油墨中挥发性物质含量高,颜料颗粒的分散就好。
6、油墨的透明度
透明度高的油墨形成墨膜后,入射光线一部分被墨膜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到达纸张表面,再反射出来,形成两次滤色,这个复杂的反射丰富了色泽的效果;而不透明的颜料形成的墨膜,其光泽只是由表面反射而得,光泽效果肯定不如透明油墨。
7、连结料的光泽性
连结料的光泽性是油墨印迹能否产生光泽的主要因素,早期的油墨连结料以亚麻仁油、桐油、梓油等植物油为主,结膜后表面的光滑度不高,只能呈现脂肪性的膜面,对入射光形成漫反射,印迹的光泽度较差。而现在油墨的连结料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印迹结膜后表面光滑度高,入射光的漫反射减少,因而印迹的光泽高出早期的油墨好几倍。
8、溶剂的渗透速度
印刷刚刚结束时,由于油墨的干燥和固着尚未全部完成,因此,印刷面的光泽度很高,如涂布纸,它的印刷面实地部分的光泽度往往比白纸面高出 15—20度,而且表面还湿润闪亮。但是随着墨迹的进一步干燥和固着,光泽度就会慢慢下降。当油墨中的溶剂还停留在纸面上时,油墨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而有很高的平滑性。然而随着溶剂向纸内的渗透,表面的平滑性便是由颜料的粒子来决定的,而这时的颜料粒子比溶剂的分子大得多,因此,印刷面的平滑性是随着溶剂的渗透而不得不下降的。在此过程中,溶剂渗透速度直接影响到印刷面的平滑性和光泽度。如果渗透进行得缓慢,而且树脂的氧化聚合作用也以相适应的速度进行,油墨表面就可在保持相当高的平滑性的状态下成膜变硬。这样印刷光泽度就可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上。相反,如果溶剂的渗透是快速进行的,那么树脂的聚合硬化,只有在印刷面的平滑性已大大降低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样印刷品光泽度就明显降低了。
因此,在纸张光泽度相同的情况下,油墨的渗透速度越慢,印刷光泽度就越高。即使在白纸光泽度和油墨渗透速度都相同的情况下,印刷光泽度也会因油墨在纸面的渗透状态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渗透速度下,致密而细微的渗透状态比稀疏而粗大的渗透状态更有利于印刷光泽度的提高。但减小油墨的渗透和结膜速度来提高印刷光泽度会引起背面粘墨故障。因此,单靠造纸技术的改进是不能够达到既提高印刷光泽度又能防止粘墨故障“一箭双雕”的目的,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油墨制造技术的提高。
9、油墨的干燥形式
相同的墨量采用不同的干燥形式,其光泽度也不一样,一般氧化结膜干燥比渗透干燥的光泽度高,因为氧化结膜干燥的油墨中成膜性连结料多。
上一篇: 喷墨印刷比传统印刷包装更具优势